921大地震災後心理輔導手冊

全國教師會
台大921災後心理復健小組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

一、災後的身心反應
二、在幫助別人之餘,別忘了照顧您自己
三、教學場景下的輔導原則
四、心理創傷行為檢核表
五、災後各項事務與心理諮詢的資源電話
六、中部災區圖示
在921震災的救災任務陸續告一段落之際,漫長的災後心理社會復健的工作更是重建家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位居教育崗位第一線的您,在這次災害中,或許是直接受害者,或許是間接受害者,但當您回到校園,面對過度驚嚇的學童該如何處置,您又該如何提昇自我察覺以增進自身的輔導效能,相信您們的心中仍有許多疑惑。在這本921大地震後,有關心理輔導的教師手冊中,我們將向您說明災民心理現象、心理輔導的原則、團體輔導及個別輔導的簡單技巧、在該地震事件中對災民可能造成的創傷經驗甚至導致的心理困擾現象,以及當您需要進一步輔導資訊的相關資源時如何獲得等內容。希望這本小冊子可以發揮「自助助人」的功能,將地震傷害的衝擊程度影響層面減緩到最低點。

經驗是我們的導師。經過地震後,我們看到民間社會力的多元流動與聚合,這使我們體認到台灣社會永續經營的根基,是繫於我們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而創傷經驗的傷口縫補唯有透過全民以互信互諒為基礎,以理性態度營造浩劫後的全民心理社會品質。很久以前,幾位大哲已明確指出,「歷史上重要的人事物往往發生兩次,但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是個悲劇,第二次再發生時就是個鬧劇。」避免歷史的鬧劇,需透過全民力量的鎔鑄打造為基礎,希望這本小冊子是能當為塊地基磚頭,對大家在重建家園的心理復健工作上有所幫助。

一、 災後的身心反應
在災難發生之後,許多人會經歷親人的傷亡,或是自己身體也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受難者會因災難而產生一些身心反應。作為一個幫助者,了解這些反應除了能適時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避免他們壓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適而延長復原的時間。

災難後會經歷到的情緒與身體症狀

921集集大地震如此嚴重的災難事件,人們歷經了一般生活中不會遭遇的危機狀況,我們均會產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正常」反應,有些人會變為冷漠、麻木,對環境與他人少有反應;有些人則會產生許多的情緒反應;還有些人會出現不舒服的身體症狀。這些情緒反應與身體症狀包括:
情緒反應
害怕
  • 很擔心地震會再發生
  • 害怕自己或親人會受到傷害
  •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個人
  • 害怕自己崩潰或無法控制自己
無助感
  • 覺得人們是多麼脆弱,不堪一擊
  • 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感覺前途茫茫
悲傷、罪惡感
  • 為親人或其他人的死傷感到很難過、很悲痛
  • 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我
  • 恨自己沒有能力救出家人
  •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親人
  • 因為比別人幸運而感覺罪惡
憤怒
  • 覺得上天怎麼可以對我這麼不公平
  • 救災的動作怎麼那麼慢
  • 別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覆回憶
  • 一直想到逝去的親人,心裡覺得很空虛,無法想別的事
失望
  • 不斷地期待奇蹟出現,卻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 期待重建家園,希望更好的生活將會到來
身體症狀
疲倦 發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難
作惡夢 喉嚨及胸部感覺梗塞
心神不寧 噁心
記憶力減退 肌肉疼痛(包括頭、頸、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子宮痙攣
暈眩、頭昏眼花 月經失調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紓解情緒與緩和身體症狀的方法
面對如此大的衝擊,在災變發生後,儘速的讓我們回復日常的生活狀態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嘗試接受現實的狀況,撫平情緒的傷痛以及緩和身體上的不適。以下就是一些簡便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用來幫助自己。

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情緒說出來,並且讓家人與孩子一同分擔悲痛

  • 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的機會,要讓別人有機會了解自己
  • 不要勉強自己去遺忘,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
  • 別忘記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試著與他們談談
  •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單位表達
  • 在傷痛及傷害過去之後,要盡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復正常
  • 工作及開車要特別小心,因為在重大的壓力下,意外(如車禍)更容易發生

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面臨重大的災難,壓力使人們產生一些短期的症狀。但有時因為創傷過於強烈,例如一個人經驗或目擊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及嚴重的傷害,這些可能會使人們產生更為強烈的反應,如極度的害怕、無助或恐懼感。這種持續的狀態(尤其是超過災難事件發生後一個月),被稱為「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經歷這些症狀的當事人,極可能需要專業人員進一步的協助。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包括:
  1. 災難的再次經驗:指創傷事件不斷地被一再經歷,例如:
    • 災難痛苦的回憶反覆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覺到的事物
    • 事件反覆痛苦地在夢中出現
    • 行為表現出像是災難又再度發生,或是感覺到回到事情發生的當時
    • 從當事人的表現、談話等線索中顯示出心中強烈的痛苦,或出現生理上的反應,與此次災難有關
  2. 逃避反應:指持續逃避和此次災害有關的刺激或情境,例如:
    • 努力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感覺或談話
    • 努力逃避會勾起創傷回憶的活動、地方或人們
    • 在回憶災害的重要部分時有困難
    • 對於重要活動明顯地降低興趣或減少參與
    • 產生疏離感或與他人疏遠
    • 情感、情緒減少(如沒有愛的感受)
    • 對前途悲觀(不期待未來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壽命等)
  3. 高度的警覺性:指個體對環境的反應持續的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例如:
    • 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
    • 易怒或爆發憤怒
    • 注意力集中困難
    • 過度警覺
    • 過度的驚嚇反應
兒童與青少年的身心反應

經歷過這次大災難,孩子們不論在生理、心理或行為上,均會產生許多的反應。一般而言,這些情緒反應並不會持續很久,但目前看起來狀況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災難發生數週後才逐漸地表現出來。由於兒童與青少年們對災變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與成人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反應也稍異於成人。以下的整理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種反應,分述如下:
所有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共同反應:
  • 害怕將來的災難
  • 對上學失去興趣
  • 行為退化
  • 睡眠失調和畏懼夜晚
  • 害怕與災難有關的自然現象

不同年齡層兒童與青少年的典型反應:
學齡前(1-5歲)

  • 吸手指頭
  • 尿床
  • 害怕黑暗或動物
  • 黏住父母
  • 畏懼夜晚
  • 大小便失禁,便秘
  • 說話困難(例如:口吃)
  • 食慾減退或增加
這個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以往所處的安全的世界,因災變而遭受破壞,會特別顯得脆弱,因為他們通常缺乏處理緊急壓力的語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來幫助或安慰他們。

學齡兒童(5-10歲)

  • 易怒
  • 哭訴
  • 黏人
  • 在家或學校出現攻擊行為
  • 明顯地與弟弟妹妹競爭父母的注意力
  • 畏懼夜晚、做惡夢、害怕黑暗
  • 逃避上學
  • 在同伴中退縮
  • 在學校失去興趣或不能專心
退化行為幾乎是這個年齡層的典型反應,失去寵物或有價值的物品對他們而言是特別難處理的。

青春期前(11-14歲)

  • 睡眠失調
  • 食慾不振
  • 在家裡造反
  • 不願意做家事
  • 學校問題(例如:打架、退縮、失去興趣、尋求注意的行為)
  • 生理問題(例如:頭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膚發疹、排泄問題等)
  • 失去與同儕社交活動的興趣
同儕活動在年齡層特別明顯,孩子需要覺得他的恐懼是適當並和別人一樣,反應以減低緊張和焦慮及可能的罪惡感為目標。

青春期(14-18歲)

  • 身心症狀(例如:排泄問題、氣喘)
  • 頭痛與緊繃
  • 食慾與睡眠失調
  • 月經失調與月經困難
  • 煩躁或減低活動、冷漠
  • 對異性的興趣降低
  • 不負責或犯法的行為
  • 對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減少
  • 注意力不集中˙慮病症(不斷擔心自己有病痛,但無醫學上的根據)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動與興趣都集中在與他(她)同年齡的同儕,他們特別容易因同儕活動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時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傷、難過。

孩子在災難中失去親人,是最常見的壓力,也是最急需處理的危機,大多數會出現以下反應:

  • 不相信親人已經永遠離開
  • 身體不適,例如沒食慾、呼吸困難
  • 覺得自己被拋棄,對過世親人生氣
  • 對親人的死亡自責
  • 模仿過世親人的行為或特徵
  • 變的容易緊張
  • 擔心以後沒人照顧他
  • 出現跟以前很不一樣的舉動,例如特別乖、特別頑皮
二、在幫助別人之際,別忘了照顧您自己
921大地震讓學童面臨空前重大的壓力。學校復學之後,學童心理復健的責任便直接落在教師的肩上。然而大多數的教師也是這次震災的受害者,承受著喪失親友、財產的傷痛,同時身兼受災者與救難者的雙重角色。即便是自己未親身經歷災害、失落親友,但經由媒體的報導或親友間的傳述,也真確地感受到這次大地震的震撼。因此,在復學之後,這勢必成為校園內每一位成員所必須立即面對的,若教師無法先平復自己情緒,將對學童造成相當負面的影響。 故在此我們列出救災人員在面臨如此災難後,可能出現的反應與自己能做的因應對策,期望能對教師情緒的平復有所幫助。最後,我們列出教師們在幫助學童時可能面臨的挫折與因應方式,希望能對教師輔導學童時有所幫助。

面對如此重大災難之後,您可能出現以下反應:

  • 對自己經歷的一切感到麻木與困惑。
  • 對倖免於難產生罪惡感。
  • 過份的為受害者悲傷、憂鬱。
  •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盡而覺得生氣,例如對周圍親友、政府官員、媒體感到憤怒,甚至出現暴躁易怒的情形。
  • 覺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產生罪惡感,懷疑自己是否已經盡力,有無充分幫助周圍的人。
  • 由於身心極度疲勞,休息與睡眠的不足,此時容易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感,例如暈眩、呼吸困難、胃痛、緊張、無法放鬆等。
  • 對於接受幫助覺得尷尬、難堪。
您能為您自己做些什麼
出現上述反應時,請注意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而您能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試著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與痛苦,早日從哉變的衝擊中恢復過來。
  • 接受自己的感覺並將這些感覺與經驗說給其他人聽。
  •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況,適時讓自己休息。
  • 多給予自己及周圍其他親友鼓勵,彼此相互打氣、加油,盡量避免批評自己或其他救難人員的救援行動。
  • 接受他人誠心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然而,當您在學校面對學童,試圖幫助學童走過大地震所帶來的陰影與傷痛的過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這許多的挫折:
  • 因為覺得自己還可以為學童做的更多而產生挫折感與罪惡感。
  • 為學童的遭遇感到十分悲傷,甚至由學童的反應與行為,回想到自己本身的情形,進而嚴重影響個人情緒。。
  • 原來懷抱滿腔熱情想幫助學童,卻因為學童拒絕談論災後創傷或拒絕關心而感到十分挫折。

當發生上述情形時,您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 肯定自己有這些心理反應,如罪惡感、悲傷、憂鬱等,都是正常的。
  • 可以與其他教師討論,相互支持、鼓勵。
  • 對學童多些包容。學童面臨如此重大壓力、傷害時,可能出現一些常行為,例如學童會很黏老師、憤怒攻擊其他學童、或出現一些幼兒時期才會有的行為。
  • 確認孩子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協助。
自助而後助人,期望這本手冊提供的方式能幫助教師平復心情,使您更有心力幫助學童安心就學,如此不僅能協助學童度過心理的困頓,也能減輕學童父母的負擔,不需花費更多力氣安頓孩子的身心,而投注更多的心力於家園的重建。

三、教學場景下的輔導原則
在災後,面對學生所可能出現的身心症狀,如何安撫其情緒及進行輔導,便成為教師一項重要的課題。事實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扮演一心理輔導員的角色,針對學生在重大災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傷害,進一步的發現及做出及時的輔導,避免學生在心中留下陰影,有礙其日後的正常發展。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因應其突如其來的不明情緒,讓學生可以經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洩其情緒,並且導正學生對於某些情緒發生的錯誤觀念。以下的介紹,將分為一般性通則與針對不同年齡學生的適用的特則來說明。

教師在災後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一般性通則

正如前述,學生在經歷過這次災變之後,普遍出現的身心症狀包括焦慮、恐慌、畏懼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問題、不愛上學、上課不易專心、情緒及行為的反應不穩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許多學生在這段期間會有有暫時性的成績下降的現象。這時,做為教師的您,應該能瞭解面臨災變的這些正常反應,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若能利用每週固定的時間(如班會、或輔導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衛生教育或進行團體輔導,將可有效的抒解學生在此階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壓力。在此,我們推薦目前在美國實施多年且頗具成效的「危機事件壓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簡稱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師一向具體可行的方法,藉由團體討論的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在災後對自己的心裡,情緒等方面進行重建。
C.I.S.M.的實施步驟基本上可分為七個階段,不過考量學生可以理解與實施的情形,我們把它簡化成四個步驟:
  1. 事實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將要求學生敘述他們的名字(可圍成小團體進行,若在災區實施有些孩子彼此之間可能還並不熟識),說明他們在這次地震中發生什麼事情。這樣將提供他們對地震經驗的再造,並針對此事件表達出適切的事實。團體的領導者通常可以詢問:他們在事件發生過程中經驗了些什麼?看見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和做些什麼?假如學生無法具體表達,在瞭解他們的感受後可換到下一個人。
  2. 思考階段:
    教師將要求這些學生共享當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個不尋常事件時,他們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在這個階段中,這些學生將從一般陳述中提供事實階段的補充資訊,促進相互間表達出更多的念頭。教師或團體領導者逐一體會,並且邀請下一位參與者表達。
  3. 反應與症狀階段:
    反應階段涉及分享當場、現在與事後的感受,這包括事件後所經驗的任何生理的,情緒的,認知的或行為的徵兆或症狀。教師可以請這些學生敘述對這次事件的反應。可詢問學生:「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麼?」「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將其從這次地震所產生的意外中刪除,那將會是哪一件事?」,或問他們:「當時你最強烈的感覺為何?」「災後至今,一直持續困擾你的感受或行為有哪些?」
  4. 教學與再保證階段
    在徵兆和症狀被表達出來,學生將得到再保證,意思是說,教師將以肯定與支持的口吻說明,學生所出現的這些都是正常反應,並再補充一些或許尚未表達出來的額外徵兆與症狀。在這階段中也將提供正向的因應方式,特別是一些已經浮現出來的。而且也提供壓力管理的一般資訊。
    此外,學生在這階段中或許會希望發展出行動計畫。他們或許希望發展出一個預防課程,決定他們應該做些什麼使得面對這次的災變可以表現得更好,學生的決定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支持,並持續提供指導與或取得訊息。
在面對這樣的討論分享過程中,你的態度應該是:
  1. 開放式問句
    • 多告訴我一些關於……
    • 你會怎麼做?
    • 我希望你說一些…
  2. 使人成長的氣氛
    • 同理心(嘗試讓自己設身處地瞭解他們的觀點)
    • 專注
    • 語言上的同理性的瞭解
    • 非語言上的同理性的瞭解
    • 沈默(聽者保持沈默)
  3. 催化傾聽的幾個要件
    • 集中注意力在學生的世界(不要隨意打斷學生所想說的,讓他自由的表 達,以進入他的經驗中)
    • 專注在學生言語和非語言的訊息(如學生的眼神、音調和肢體動作等)
    • 依學生當時的心理準備狀況,讓他他進入某種情緒狀態或以身體上的接觸安撫(如拍學生的肩膀)。
  4. 傾聽時需要
    • 讓說話的人感到自在:讓他們感覺到他們能自在的說話。
    • 對說話的人表現出你想要聽他說話:注視與行為表現是重要的,不要讓自己忙於其他事情上。
    • 避免注意力分散:不要漫不經心的塗鴉、清敲或播弄紙張,若把門關上那會使環境更安靜,更有利於傾聽。
    • 要有耐心:給予足夠的時間,不打斷說話,避免看著門,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
    • 克制你的脾氣:一個生氣的人容易從他人的話語中得到錯誤的意思。
    • 停止說話:假如你正在說話,你並無法傾聽。
    • 問問題:這表示著你正在傾聽,將有助於發展進一步的觀點與必要的澄清。
在經過以上團體的壓力處理課程後,若發現學生仍然表現出行為失控、退縮、上課精神渙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進一步與當地的精神醫療或心理輔導之專業人員詢問。

教師在災後從事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的特則

對不同發展階段兒童及青少年的輔導方式
上述的說明是一通則式的介紹,以下則針對不同兒童及青少年發展階段的身心需求,提供給教師從事學生災後心理輔導的參考。
對學前階段的教師
此年齡層的兒童對他們身邊賴以維生的安全世界的遭受破壞,會顯得特別敏感,反應也極脆弱,他們通常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邊親近的大人能給予積極與適當安慰。我們建議以下的一些活動,不斷經驗「再保證」的過程中,重建學生的安全感與自我效能感。
  • 提供他們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 多給予孩子身體的擁抱與接觸,或提供需相互碰觸的團體遊戲,如倫敦鐵橋、大籠球等。
  • 提供孩子繪畫經驗,最好有一張大的壁報紙,讓孩子集體在紙面上盡情表達他的感受,之後再團體分享,需要提醒的是,畫筆最好不是水彩,此時要的是鼓勵孩子畫出具體的東西。
  • 孩子此時的胃口可能並不是那麼好,建議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們在生理與情緒上的補充。
  • 用一些不具威脅性或低威脅性的活動來鼓勵他們來玩保護自己的遊戲,如「假如怕狗狗的小英碰到一隻狗狗,她要怎麼辦?」「假如家裡突然停電了,要怎麼辦?」
  • 告知家長,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動,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對學齡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兒童雖已能表達他們的經驗與感受,但他們往往缺乏具體且完整陳述的能力,此外,若他們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物品,他們難過的心情也需要相當重視與安撫。以下是一些活動上的建議:
  • 對低年級的學童來說,安排足夠的玩具、道具,特別是一些布偶,鼓勵他們將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仍然相當重要,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 給孩子一面牆(貼好壁報紙),讓他們在上面作畫,可以給他們一些小主題,如地震時,我家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可以團體討論的方式來陳述每個人的經驗,注意仍可拉回到在「通則」中所曾提示過的概念,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再保證。 •讓學生編故事,也可以用繪畫或用接龍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興趣,以便於整理與回饋。
  • 以腦力激盪的方式,讓大家來面對這次災難發生後的身心症狀進行調適,學生可以想出許多方法來解決教師在整理後給予回饋。
  • 亦可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室內及家中的防災預防計畫演練。
對國高中階段的教師
此階段的學生大都以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經驗與反應,唯處於同儕認同的階段,他們往往最關心的是別人的看法,同時也認為自己已是個小大人,因此,我們建議可安排以下的活動:
  • 同儕間的團體討論,讓學生有機會抒發與合理化他們感受到的強烈情緒,教師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向他們保證,他們所感受到的強烈情緒甚至是「瘋狂想法」在此災難中都是正常的。
  • 讓班上分為幾個小團體,讓他們談談救災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園重建的工作,這可協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對災難的支配感,這也可讓他們建立社會參與的成就感。
  • 設定專題討論,如「社區重建」、「家庭重建」、「防疫」等主題,讓學生能先有系統的蒐集資料後,加以報告與討論。
  • 對地震的正確認識,對大自然的現象作有科學根據的瞭解與認識,避免聽信坊間的不實傳說,以建立科學家實事求證的態度。
  • 認識「創傷後的心理重建」的意義與價值,這需要透過學校較專業的教師,進行專題演講,或由專業的心理學文章的閱讀,進行討論。
  • 藝術活動的表達,可以鼓勵學生從事繪畫、音樂、話劇等活動,將這次的災難經驗轉化為具創造力的方向。
四、心理創傷行為檢核表
面臨此次重大的地震災害,不僅是兒童,連成人都遭受了相當大的震撼,在這樣的災難事件中,我們可能會面臨親人的死亡、傷害及財物的損失,心理上必定會產生相當大的震盪與影響,如無助、強烈的害怕、罪惡等情緒。可能會一再地經歷地震災變時的場景、逃避與災難事件有關的刺激,此種經歷即形成個人的創傷經驗,造成某些災民出現創傷後壓力疾患症候群。我們可以想像,兒童所承受的壓力與傷害必定遠比大人來的深刻與無助,而下列這些問題則是用來協助教師們去觀察兒童進而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況,在這裡我們必須了解一件事,當這些症狀或是困擾持續一個月以上時,可能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介入。

記住!在這個時候請與我們聯絡080-080-990
台大921災後心理復健小組

(一)創傷經驗症狀量表

一、身心症狀評估
以下有十五個陳述是關於個人面臨重大生活事件、意外事故或災難事件的可能反應。老師們可以就下列這些方向去了解兒童的狀況,然後針對過去七天的觀察,老師可以藉由觀察的結果進行評估。如果「有」這些現象,請圈選「1」,如果「沒有」這些現象,請圈選「0」。
最近七天以來的問題 沒有
1、睡眠困難 0 1
2、對該事件有夢魘 0 1
3、心情沮喪 0 1
4、對突然的噪音或聲音感到吃驚 0 1
5、有人際疏離的傾向 0 1
6、容易動怒的情緒 0 1
7、不穩定的心情(心情經常起伏不定) 0 1
8、良心不安、自我責備或罪惡感 0 1
9、對可能會引發回憶該事件的情境感到害怕 0 1
10、身體的緊張性 0 1
11、記憶力受損 0 1
12、注意力集中困難 0 1
13、感覺可以接受現況,規劃未來 0 1
14、變得容易怨天尤人 0 1
15、對周遭環境開始有了控制感 0 1
二、資源損失情況
1、失去親人 無損失 有一些損失 很多損失
2、失去財產 無損失 有一些損失 很多損失
3、失去社會資源 無損失 有一些損失 很多損失
三、基本生活條件

個人情況
家庭情況

很差 還可以 正常 很差 還可以 正常
1.飲食





2.衛生





3.衣著





4.住宿





5.通訊





(二)、創傷問題評估表

在重大災害之後,因為經歷相當大的震撼,所以在任何人的身上,不管是什麼背景,幾乎都會有一些創傷的經驗,老師們可以試著由自己本身做起,瞭解自己的經驗,接著再對兒童進行個別晤談檢測,進一步瞭解孩童內心的經驗世界,再形成幫助他的策略。
1.在此創傷事件中,你所遭遇到最糟的事為何? 詢問關於此創傷經驗的嚴重度
2.歷經此創傷事件,你的感覺如何? 詢問特別之解離症狀(dissociative symptoms)
麻木感
疏離感
無情緒反應
感覺茫然
感覺不真實
感覺上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事不關己)
無法憶起事件的部分
3.你是否覺得自己持續再度體驗此創傷事件? 重覆經驗此創傷:
反覆出現影像
重覆出現的想法
作惡夢
瞬間經驗再現(flashbacks)
4.企圖逃避會回憶起此創傷事件之刺激? 逃避某些刺激
逃避某些想法
逃避某些感覺
逃避某些談話
逃避某些活動
逃避某些地點
5.你是否有…..? 焦慮症狀或是增加警覺(arousal):
睡眠困難(是,否)
易怒(是,否)
難保持專注(是,否)
過度警覺(是,否)
容易受到驚嚇(是,否)
難靜下來(是,否)
6.你是否有困難去從事你需要去做的事,或是照顧自己及家人? 功能受到妨害

五、災後各項事務與心理諮詢的資源電話

1.救災站

台北市 松山區公所八德路4492 028787-8787791
台北縣 新莊市民安路民安國小 028201-7571
苗栗縣 苗栗市府前路100號社會科 037356-441
台中縣、市 豐原市中山路225號警察勤務中心 04526-6694
彰化縣 中山路龍邦大廈旁 04)751-1050
雲林縣 斗六市大學路3100 05537-0120, 534-8366
雲林縣 雲林科大指揮中心 05534-260123002302
南投縣 救災中心 049234-399, 234-499,

204-839

2.無身分證件領存款問題

金融局專線 (02)2536-0715

3.環境衛生工作諮詢

環保署 022311-77222870,2890

022311-6067

4.救濟金發放

台中縣政府 04515-4490

04515-4539

5.建物結構安全鑑定

建築師公會部分

建築師公會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

022377-3011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

04316-0922

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022378-8016
台北辦事處 022377-3011
桃園辦事處 032337-7127
台北縣辦事處 022968-2144~5
新竹縣辦事處 03522-8805
苗栗縣辦事處 037321-784
台中縣辦事處 04526-4783
南投縣辦事處 049223-262
台中市辦事處 04222-1991
彰化縣辦事處 04722-6014
雲林縣辦事處 05534-5672
嘉義縣辦事處 05229-3010
宜蘭縣辦事處 039323-942
基隆市辦事處 022422-8980

土木技師部分

土木技師公會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 022745-5168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北部辦事處 022954-2266
中部辦事處 04280-2740
南部辦事處 06235-8212,235-8760
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 07587-0279

結構技師部分

結構技師公會

台北市公會 028768-1118
台灣省公會 022254-7419
高雄市公會 07713-8518

政府相關單位部分

政府相關單位

台北市建物鑑定 022725-8386
台中縣建物鑑定 04526-3394
內政部營建署 022737-4756

6.喪葬服務

台中殯儀館 免費寶塔位與骨灰罈 04566-2306
大溪和平禪寺 免費寶塔位與骨灰罈 03387-7196
青商會 位於嘉義水上的靈骨塔免費 022712-8960
高雄市殯儀館 07337-3380
苗栗火葬場 3000/ 037990-661何課長
台南八德安樂園 免費火化 06573-2111

 

7.災後心理諮詢專線

台北市政府二十四小時安心專線 022726-2153
婦幼醫院「九二一兒童心理專線」 0931-151-308
台北市立療養院 022726-2153
八里療養院 028630-1922
桃園療養院 03369-855595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 04205-21217097
台中靜和醫院 04371-1139
台中市立復健醫院 04239-38551213
台中榮民醫院 04359-25253461

白天(02830-149

台大心理諮詢專線 080-080-990
六、中部災區圖示(略)


輔導喪親兒童走出陰霾 重燃生命的信、望、愛

921的大地震
震碎了很多美滿的家庭
也震垮了許許多多的校園
災區的失怙兒童被迫和最親的家人分離
有家歸不得
有的還在等待奇蹟
有的只有面對親人的遺像
他們的心正在掙扎垂淚
現在的他們正需要被關懷
也更需要注意到他們情緒的處理及心理的輔導
請老師代領這些學生重新體認生命教育的重要
讓災區的失怙兒童盡快走出心中的傷痛
生命教育有您注入 他們得以再展笑顏
迎向光明的未來

春暉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特提供了乙部【老師上課了】系列影集之 『天明破曉時』作為給學校輔導老師作為和學生共同觀影討論親人猝死 兒童如何面對及老師如何代領全班去面對死亡的課題,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特提供本片給師生一起觀賞,讓老師代領學生體認生命的教育。

辦 法:

  1. 如有需要,請各級中小學輔導室主任以公函方式向春暉公司提出申請,公函中請把該【天民破曉時】擬播映的日期/時間/地點/聯絡人/聯絡電話詳列清楚,逕寄台北市100重慶南路一段86號8樓 春暉國際 錄影帶部收 即可。(本片為國語發音 中文字幕 片長95分)
  2. 春暉公司會針對公函內容開立公開播媵授權書給貴單位作乙次播映。
  3. 春暉公司會在五天前以掛號方式寄上【老師上課了】系列影集之『天明破曉時』錄影帶乙卷給貴校播映,映演完畢後,請再把錄影帶寄還給春暉國際公司--錄影帶部收。
  4. 請把提出播映的時間能在10天前提出申請,以利春暉公司作業。
  5. 隨本片將提供名家心語 評介導讀資料乙份以供參考。
備 註:對本辦法如有不詳之處可電:02-2381-5205 23112927分機201張烈東經理

【天明破曉時】名家心語 評介導讀

中國輔導學會秘書長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兼理學院院長
鐘思嘉

關照孩子的情緒

面對親人的死亡,對許多人而言是一段漫長的憂傷心靈歷程,需要周遭的人給予同理和支持,而對一個 懂不解死亡意義的兒童,則需要更多的關懷和輔導。
從「天明破曉時」劇中的家庭發生女主人不幸車禍身亡的意外事件開始,看到了男主人對愛妻的思念悲痛、不願工作的沮喪,乃至對逃逸肇事者的憤恨、企圖報復等情節,體認到成年人面對親人死亡的情感的糾結和掙扎,後來雖然經由男主角維克多老師的從旁協助才漸漸走出悲情陰影,但畢竟渡過一番艱困的調適。大人夫復如此,何況是成長的孩子呢?

從影片中,也看到這家中的小女孩,從初期否認母親已不在人世的若無其事,到接受事實的哀慟,並認為母親是因自己而死的內疚,而最後做出與母親作伴的自殺行為,都顯現孩子面對心愛的親人死亡的心理反應,若不是維克多老師的及時救援,很可能無法挽回這個活潑可愛小女孩的生命。

觀賞「老師上課了」一系列影集,深深被這位放棄原先審判人罪的法官職位,而後擔負起教化人心老師的角色所感動,雖是藉助同一位代課老師的四處經歷,然而每一個平凡的故事都有不同鼓舞人心的啟示。而「天明破曉時」的故事,更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老師不只是要有愛心,還要有傾聽孩子的細心、積極客觀的包容心、觀察事物的敏銳力等等,如此方能長期細心澆灌脆弱的幼苗而長成茁壯。
保護我們的孩子,免於身心靈的傷害,從關照孩子的情緒,進而幫助孩子關照自己的情緒出發吧!